网站首页 > 泗门天气> 文章内容

1、使徐方季札入良王拔吴钩四少盟金銮

※发布时间:2017-4-16 20:10: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季春,日在胃宿,昏于七星中。阳媚,徐风煦日……浮萍生长,梧桐开花。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季春,日在胃宿,昏于七星中。阳媚,徐风煦日……浮萍生长,梧桐开花。

  徐国国都良王城(今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以东、徐州市邳州境内戴庄镇李圩村以西)依旧一派喧哗景象。这座已经两百年没有战争的城市,拥有着这个时代少有的与繁华。和往日有所不同的是,良王城南门外,钟磬齐鸣,丝弦协作,鼓声隆隆,舞者翩翩。上千面绘有鸿雁和太阳图腾的蓝色旗帜,在阳光下迎风招展,把这里装点成一片色彩绚丽的海洋。

  一面最大的蓝色鸿雁旗帜七带飘扬,旗下一顶云罗伞遮阳蔽日,伞下八匹骏马拉着的一辆四轮黄金战车,在左右各十乘战车的簇拥下,格外引人注目。车上端坐着徐国第四十三代国君赢亘。

  徐王亘,鹤发童颜,面如银盆,三绺长髯飘在胸前。头上戴黑色长冠,披发在肩,身着左衽(1)赤服,上衣下裳,并绣日月鸿雁;身旁坐着吴姬,身后跟随太子章禹和王子仪楚;两侧贤臣良将众星捧月,士兵卫队抖擞;乐师和颂咏队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吹奏歌唱。

  徐王亘手搭凉棚,顺着吴姬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蟠龙旗飘扬,一队车马渐行近。为首一辆驷马大车,车上站立一人,年约三十多岁,生的饱满,地阔方圆,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头戴紫金冠,身穿绛赤色深衣,腰中斜跨吴钩宝剑,此人正是吴国延陵季子。季子乘车上另站立一少年,年约十七八岁,身着赤色深服,仗戟而立。其后十乘兵车,两旁五百军士,齐刷刷护送辎重车辆行进行间。

  吴国,姬姓,周室亲。原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江苏茅山山脉以西。相传周太伯得知周太王(古公亶父)想将传给幼子季历(周文王之父),便带着二弟仲雍,来到荒凉的江南,与土著混居,建立勾吴古国。武王灭商,分封天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再传十五世至吴王寿梦,吴国日益强盛。向东扩张至太湖以西,建立后方;向北于江淮之间,得与徐国接壤。季子名札,是吴王寿梦元妃幼子,因在兄弟间排行第四而称季札。寿梦元妃共育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幼子季札。四子之中,季札博学多才,礼仪贤德,最受吴王寿梦宠爱。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弥留之际,想效仿周太王立幼子季历为嗣,立季札为国君。但季札认为父王此举有悖周礼,故而嫡长子继统的原则,礼让不受。吴王寿梦只得立长子诸樊为王,同时下诏吴国兄终弟及,希望最终能传给季札。寿梦丧期满后,诸樊宣布让位于季札,但季札再次辞谢。诸樊即位,将延陵作为食邑,封于季札。从此称季札为延陵季子。

  春去冬来13载,公元前548年秋,楚国令尹屈建(字子木)率师叛楚盟吴的舒鸠国,吴王诸樊御驾救援。吴军首战全歼孤军深入的楚国箭王养由基所部,但在随后的大会战中惨败,楚军顺势吞并舒鸠。是年十二月,诸樊欲报兵败舒鸠之仇,引兵楚国附庸巢国,然而在进攻巢国都城时,中了空城计,遭巢将牛臣一箭穿心,吴军败归。诸樊薨,被谥为吴顺王。寿梦次子余祭即位。

  此番吴王余祭命季札出使中原,一则向刚即位的周天子送上朝贡;二则赴鲁国讨教周礼;三则聘问晋国及沿途。

  春秋时代,诸侯派遣卿大夫为使者礼仪性问候天子,或者诸侯之间互派使者来往称为聘问。一般由国内到国外称“如”,由国外到国内称作“聘”。诸侯之间的聘问,使者一般携带玉帛等相赠,称为“聘贡”。

  徐国,嬴姓,东夷民族,与夏朝一同立国,已逾一千六百年。其先祖伯益,佐大禹治水而不自傲,为百姓驱兽而不贪功,舜和禹都因其大仁,选他继位。但禹之子启了朝政,改禅让为世袭,建立夏朝。伯益并无反意,相反却恪守德操,一心稳定天下。伯益之子若木传承父亲之德,建立方国,号为徐。徐国以著称于世,四十四代国君中几乎没有不者。最有名的当属徐偃王诞,《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偃王仁而,不忍斗其人,故致於败。”偃王虽“失国”,但西周王朝却因天下对徐国的一片敬仰,而不敢灭其国,偃王之子很快得以复国。此后更加为徐人所推崇,成为徐人尊奉的之道。

  徐国乃诸夷之首,拥揽淮泗,滨临大海,饶鱼盐之利,善吉金之术。吴国的崛起,使徐国夹在了楚、吴、齐三大国之间,再加上周边分布着邾、郯、莒等东夷小国和宋、鲁、蔡等诸夏国家。徐国成为当时东方的交通枢纽,国都良王是吴国礼聘诸夏和楚国联结齐鲁的必经之,是使节和商贾往来的孔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带来空前的商贸繁荣,也隐藏着不小的战争隐患。因此徐国对内奉行“善人是富”的仁政,社会安定,人民团结;又安置黄、江、弦等被楚国的淮夷遗民,使得国内人口密度极高,生产力资源十分丰富。对外则小心大国,远避战争,摆出一副的姿态;这样,虽说免不了在国际事务中受点气,却让百姓过上了五谷丰登的太平之年。

  良王城下,吴国使团鼓声阵阵,行旅齐整,渐渐行近。徐国欢迎队伍旌旗摇动,鼓乐齐奏、百颂齐鸣。这百颂是徐国从全国挑出的百名颂咏者所组成的合唱队。又有百名悠扬舞女,站立大道两侧,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免礼免礼,公子何以如此过谦!快见过夫人。”徐王伸手示意,出于礼数,徐王不便下车去搀扶他国的大夫。

  季札伸手搀扶,见太子章禹,年及弱冠,身高八尺,四方脸庞,鼻直口方,浓眉大目,炯炯有神。腰上斜跨宝剑,身穿金边宽袍,个子与季札相仿,相貌和季札有六分相似,外甥多像舅,此话不假。

  王子仪楚,年约十八,相貌,龙眉凤目,虎背熊腰,个子高出章禹半头。仪楚为楚妃所生,是徐王亘次子,但是楚妃过世的早,吴姬夫人在徐方的下,视公子仪楚如己出,精心照料更胜章禹。

  二位公子礼毕。季札拉过身边少年,对徐:“此先顺王诸樊长子,单名光,今受吴王之命,与在下共赴中原,出使列国。”说完呈上聘贡,献上东珠玉帛。

  徐国百颂齐唱:“伯益厚德兮若木立方;偃诞兮四海伯望;驹王西讨兮济于河上;复兴淮海兮振吾徐方!”颂唱的是历代徐王的传说,季子暗暗记下。

  良王城坐落苏北平原之上,地势南高北低,北面与湖泊相邻,其余三面疏通河流环绕,作为护城。全城周长十二里,超出诸侯都城周长九里的周礼范围,概与周徐度量出入有关。城墙高有数丈,崇峻有势,城基宽厚,宏伟稳固。城市建设遵循周制座西朝东。徐王宫位于城中偏西,城东和城北遍布街道民居、田园作坊。横穿城市的中央主街道足以并行四辆马车,主街道两侧立有兽头石柱,一直引导至徐王宫门。城中人口稠密,闹市繁华,行人接踵,车舆接毂。一上百姓匍匐街道两侧,朝拜过的国王;车队一远离,街市之上便立刻恢复了喧哗。

  徐王宫武原台,台高五丈,上建金銮大殿,金碧辉煌。大殿用三人合抱的大柱支撑,所有大柱都上了厚厚的朱漆,有的大柱雕有百鸟图腾,有的雕有日月同辉,有的雕着徐国先王们的传说。

  大殿正中是徐王宝座,宝座选上等檀木所制,用吉金装饰,彰显富丽豪华;宝座之后的墙上用吉金雕有斗大的鹅鸭图腾。鹅鸭又称鸿雁、舒雁,即今人所称大雁。东夷民族飞禽,徐人以鹅鸭为图腾。徐国地方口音武原和鹅鸭相通,所以徐国境内的武原城、武原山,实际上就是鹅鸭城,鹅鸭山。而武原台亦称鹅鸭台或者雁台。

  大殿门口左侧七鼎一字排开,前六鼎为圆鼎,两两大小一致,成对摆放,最后是一口兽首大鼎,鼎上铸有兽面、两角、三足、大腹、一尾。此鼎对面另有一口形状相同,体积较小的兽首鼎,两鼎兽首朝内,相对而立。较小兽首鼎称为甲父宝鼎,已历千年,是徐国先王率九夷抵抗商纣大军时所获战利品。甲父乃古国名,遗址在今金乡县南。较大的兽首鼎为徐人仿造甲父宝鼎所铸。

  徐人的用鼎制度和周礼有所出入。周礼中用鼎均为单数,比如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而且多用圆鼎,少有用方鼎,摆放顺序按照大小依次排列。而包括徐人在内的东夷民族喜欢成对使用器具。建设城池亦是如此,良王城东去五里,就有武原城(鹅鸭城),是徐国驻军之邑,和良王城成对建设,互为犄角,相互守望。徐国大殿前的用鼎摆放,即尊重周礼诸侯放置七鼎的原则,又结合甲父宝鼎,保留了成对摆鼎以及使用兽首鼎的夷礼风俗。

  所有鼎下已然生火,左侧七鼎依周礼相继煮有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七位肉食,并称太牢,是当时诸侯国之间最高规格的宴请;甲父宝鼎中则炖着大黿肉羹,冒出阵阵肉香。

  徐吴之人,揖拜有礼,寒暄已毕,分宾主落座。徐王和夫人南面端坐中央,吴使季札、公子光东面居右上席,徐国太子章禹,王子仪楚居其下,徐令尹者旨荊、大司马赢息等徐国臣子西面居左而坐。概夷人以右为尊,徐国以礼相待,有意安排吴使就座尊位。

  座席之前,摆放着高雅的案几,上有厚厚的朱漆;君主、使臣、重臣、等尊者的案几上摆放着青铜鍴(2),更多的青铜角属于一般官员的案几。青铜打制的“豆”中,肉酱美味,称之为醢(3);竹子编制的笾中,桃梅可口,引人垂涎;大殿正中,金、石、丝、竹、土、革、匏、木八音乐器(4)应有尽有。殿前跪伏乐工和百颂,恭敬,等待奏乐的命令。

  徐国肴尹传令“沃盥(5)”,清雅的乐曲声随之奏响。一群婢女循礼乐声而出,最前的一批手中捧盉(6),立于座前;随后的一批双手举盘,跪在席前。从外形如雁的青铜盉中倒出的清水,为宾客洗尽风尘,污水汇聚在圈型底座的青铜盘中;随后又有一批婢女取出方巾,献给宾客擦拭;在乐曲的尾声中,婢女退下,沃盥完毕。小仆齐出,端上徐方美食。

  徐国肴尹相当于周朝的伯,主要掌管教礼仪之事。献食完毕,肴尹又传令食祭(7)。乐尹起身示意,乐工变换曲调,演奏礼乐。在起令人起敬的礼乐声中,众人纷纷地从笾、豆、簋(8)中取出一部分食物,放在一边的空簋中,祭祀先人。

  食祭已毕,才真正开席。婢女、或用酒勺斟酒,众人举着鍴或角相互祝酒;一饮而尽后,不等甘甜的酒味散去,就各自用醢,把簋中的饭食和食鼎中鲜嫩的肉品调制的更加美味可口,嚼咽下肚。

  祝酒已毕,菜过五豆,乐尹挥手,乐队换奏。百颂和着乐声齐唱,时而单人独唱,时而群起唱之,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高亢有力。

  起初唱的是东夷先祖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舞女起舞翩翩,水袖绵长,乐工丝竹声声,和谐优雅;唱诵多有“呜呼,矣夫”之音。

  只听编磬优雅,琴声阵阵,一女颂起身唱到:“绥绥白狐,九尾癃癃,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女音相伴。

  又闻编钟奏起,清脆洪亮,其声未落,后座一名男颂起身,音泽润美:“呜呼,洪水滔滔,下民悲愁,愈咨,三过吾门不入,父子道哀,嗟嗟,不欲烦下民。”男音伴唱。

  众音渐止,一小女颂起身,向刚才的女颂躬身一拜,一拜到脚,而后瞪大眼睛环视四方,一边跳跃,一边几乎一字一字吐唱出来:“侯人兮猗。”

  “这一段讲的是大禹治水三过而不入之事,第一颂的是大禹妻子涂山氏的涂山歌,说的是新婚没几天禹便去治水,涂山氏思念丈夫之情;第二颂的是大禹歌,是说为治洪水,禹三次途经不入,禹的儿子启一直见不到父亲而哭泣,禹见不到妻儿也落泪。”季札解释说。

  “这是涂山氏的卑女,学着涂山氏的声音唱:为何南去还不归?”听着叔父的解释,子光脑子里闪过小女颂唱“侯人兮猗”的声情样貌,也不禁笑出声来。

  季札道:“夏王孔甲养子为斧断足,遂为守门者,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遂为破斧之歌,为东音之始。是才涂山女所唱‘侯人兮猗’乃南音之始,徐国音乐,贯以东、南之音。”又道:“《大夏》大禹治水之德,本是越国祭祀大禹时使用,周公将其收录,如今徐人也搬来进行了修改,为的是引出他们的先祖和开国先君,这修改的大胆,效果却是不凡啊。”

  果然百颂唱起伯益助大禹治水,为百姓驱除野兽,建功建德;其子若木建立方国,恩泽后代的故事。之后是徐国先王们的传说,有联九夷抗暴纣、驱飞廉尊周、驹王驰骋黄河、偃王天下……颂者和舞者出入舞池,用歌声、舞姿和道具表现着颂词中的人物和事件。

  当颂徐偃王者唱诵:“不可已呈已欲,君子不处危邦,楚患者兮诞一人,我去兮刀兵可息。”悲凉高亢,满座扼腕。

  又有舞者持干戈群舞,列成方阵,慢慢逼近扮演徐偃王者,扮偃王者则手持长羽毛,气宇轩昂,步伐优雅而去。边走边传来哀叹之音:“吾赖文德兮不修武备,好行兮不识诈心。乃至于此,乃至于此。夫古之王者兮,其有备乎。”此音令徐代叹息,更是徐国之音。

  而后颂过大禹的男颂起身独唱,遍颂,又蛟龙舒雁,意喻吴徐两国。洪音美声,清澈贯耳;百颂皆静,舞者不动;直至男颂唱完,百颂整齐起身,齐颂吴国贤德,徐国,两国友谊。颂到四十年前两国交兵最终成为儿女亲家之事,吴姬暗地手碰徐王,两国臣子则杯筹交错,欢饮。

  接着,钟鼓丝竹齐奏,百颂聚唱一旁,舞者以鸟羽为衣,衣着艳丽,色彩缤纷,鹅鸭威武,金凤祺祥,又有模仿龙、犬、蜥、鬼等装束,悉数登场,群舞齐颂,表演起《九夷之舞》。

  九夷指的是起源于燕山山脉一带,以鸟为图腾的黄夷、白夷、畎夷、于夷、方夷、赤夷、玄夷、凤夷和阳夷九大氏族。东夷先民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慢慢地从长弓射鸟的生活方式,发展到以鸟为图腾,以鸟为民族、部落的标志名称,及以鸟为姓氏的东夷鸟文化。东夷民族赢、凤、子、偃四大姓氏均与鸟类有关。

  最后,一女子衣着白色狐裘,扮作九尾狐登场。但见步伐轻盈,身姿婀娜,舞姿婆娑,光彩照人,身后狐尾九条,随着女子扭动的身躯,摇摇摆摆,鸟、兽等舞者,围此女而舞,在座之人无不如痴如醉。九尾狐是东方九夷族的婚姻神(同时也是图腾神),其“九尾”乃是王者的标志和子孙繁盛的象征,还代表九夷汇成东方。几名徐国大夫出席,步入舞池同舞,而不失礼仪,热情而仍成体统,引得全场喝彩。

  歌舞已毕,酒过三巡。季札起身:“多谢大王,徐国渊源,于天下,鄙人愿舞剑,献艺于大王!”

  季札一个箭步,跃到大殿中央,拔出吴钩剑。摆好姿势开始舞动,箭步如飞,剑影重重,博得满座鼓掌喝彩。乐师看出了季札舞剑的节奏,开始奏响编钟,拨动琴弦,引得舞剑更为入胜。

  季札舞毕,王子仪楚起身施礼:“今日舅父舞剑精彩绝伦,仪楚愿与舅父同舞。”说罢拔出宝剑,也跳入舞池,现在应该叫剑池,开始舞动徐人剑,身形雀跃,闪展腾挪,把一把青铜剑舞的嗖嗖挂风,舞出了徐人剑的力量和气势,满座掌声不断。

  季札大喜,正要同舞,公子光跳入圈内道:“光愿替叔父掌剑。”说罢拔出青铜剑,与仪楚对舞,这仪楚舞的是兴致,而这公子光却以为季札是仪楚舅父,又是在座吴国的最高长官,仪楚接舞长辈,乃之举,因此咄咄逼人。仪楚一个不留神,宝剑被公子光磕飞,飞到徐国坐席后排。公子光暗喜,而徐国坐席上多有不悦之色,季札忙起身欲圆场。

  正在此时,徐国坐席后排站起一小将,年方十五六岁,未及凿齿,面如黄铜,音似洪钟:“大胆吴人,休伤我王子。”说罢拾起仪楚宝剑跳入圈内,不容分说,捧剑分心一刺,子光横剑挡出。

  季札见状,恐二少年少轻杀,举吴钩宝剑跳入圈内,左右各斜劈一剑,但听“当啷”两声,二少宝剑都断成一半。满座哗然。

  季札拉住二少之手道:“二位乃两国俊杰,岂能因玩笑相伤。”说罢松手向徐王作揖,“王子仪楚现于世,吴徐二国各添英雄少年,此乃两国之幸,可喜可贺啊!”

  “我乃诸樊之子光,敢问你是何人?”公子光发问,因其声粗,听似。季札眉头一皱,对侄儿深感不满。

  季札转而侄子颇显率性的智慧。公子光此举,分明将自己的咄咄逼人掩饰成了自己的大度,也等于在徐国满朝文武面前彰显出吴人的大度。

  “如此甚好,今日有大王和季子,愿徐吴两国友谊!”令尹者旨荊起身奏道。众臣附议,季札点头。

  “启禀父王,我与二弟也愿结拜吴公子!”太子章禹突然心有所动,起身道,“我四人年龄相仿,又为近亲,我与二弟常,望结交天下英豪,今日良机乃为,天意不可。”说完他拉起仪楚,一同向徐王拜手。

  季札一看,心中暗想,是才我夸仪楚之时,见章禹面带不悦,显然心中有所攀比,章禹此举,城府似胜仪楚。

  徐王大喜,命在金銮殿上摆下祭台,召来巫者跳巫祝福,四少各捧玉璧,,结拜宣誓。伯章禹,仲公子光,叔仪楚,老季嬴爽。

  (2)鍴:鍴(duān)和角都是酒器,鍴是觯(zhì)的一种,是长身、侈口、圈足的觯。凡饮酒时,三升曰觯;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4)八音:中国古代有一种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称为“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的八种材料“金、石、土、革、丝、竹、匏、木”。“金”指用金属制作的乐器,如编钟;“石”指用石头或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土”指用陶土制作的乐器,如“埙”、缶;“革”用动物皮革制作的乐器,如鼓;“丝”指用丝弦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等。;“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筚篥、篪(chí);“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柷(zhù祝)。

  (5)沃盥(guàn冠):沃盥之礼,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周人行沃盥之礼,用匜(yí夷),匜是周人自创的器皿,《左传》中就有“奉匜沃盥”之说。

  (8)簋(guǐ鬼):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春秋开始,被敦(duì对)取代。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就饪食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而言,与鼎中盛肉食相配套的盛饭食的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以后则是盒。徐国立国悠久,写簋,表示多使用旧器。

推荐:

关键词:王泗 食品 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