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泗门天气> 文章内容

九月的法泗空气里满是稻香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3-3-18 23:02:54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法泗,最早出现在隋朝初年,唐后,长江在今湖北地区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河床,随着江堤的出现和不断培修,水位多次抬升。到了两宋时期,每年四月到八月水患高发,为了保境安民,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嘉鱼、蒲圻(今赤壁)、咸宁、江夏四县修建一道自嘉鱼至金口一线的“四邑公堤”。法泗洲,就这样成了四邑公堤圈内一个繁华的内河码头。

  1933年金水闸建成后,水位下降,出现了成片湖地平原,从此四方百姓陆续迁此安业为农,设店经商。该镇五分之四版图面积为长江冲积小平原,土地肥沃,是种养殖业得天独厚之地,沟河湖汊纵横交错。全镇水量充足,水利资源丰富,金水河由南向北达18公里横贯全境。

  金水河太宽,人们没有能力跨越这道天堑。没有能力跨过金水河的法泗人,只能在下涉湖的出水口搭建一座三四丈长的石拱桥。就是这座不大的石拱桥,成为了当年法泗沟通上下河的通道,并成为法泗古街上的一景。

  直到1973年,法泗大桥竣工并顺利通车,法泗人终于把“桥”的梦做圆了。法泗大桥是武昌县(江夏区前身)历史上的第一座跨河公桥梁,不过由于设计高度不足,阻断了金水河内的船运,让法泗人的桥梦少了许多精彩。

  后,发达的公、铁了法泗对河流的依赖,大村怡山湾的出现,又让它再次遇到了刷新历史品牌的契机。宽阔的柏油马,白墙灰瓦的小楼房,争奇斗艳的百亩荷塘,引来城里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2009年起,法泗街大村通过迁村腾地、土地流转,集中建设农民新居,村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成为“湖北省宜居村庄”。干净整洁的道和鳞次栉比的农村新居,是大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新建成的怡山湾村民文化广场,面积达9000平方米。每到日落时分,音乐声响起,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便随着动感节拍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在欢声笑语中尽写身心酣畅。

  围绕新农村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不断完善新农村服务功能。配套建设了2公里长32米宽的怡山湾大街、容纳180名幼儿的怡山湾幼儿园、省级标准卫生院、农民科技文化中心、五人制球场、农民大舞台、近2万平方米的荷花公园、9000平方米的荷花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确保农民“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生活便利”。

  法泗街通过联盟方式,将大、珠琳、联盟、石岭等4个村2万多亩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生态优势,深耕农旅融合,法泗品牌正在崛起。

  法泗桂子米。由于地理独特,法泗出产的大米粒型均匀,米质洁白,蒸煮时有自然的清香味,米饭口感润滑细腻、清香味绵、黏性适中,米饭表面有油光润泽,凉后不回生,2010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录。

  怡山湾。以怡山湾新农村为依托,规划建设旅游服务和游客集散中心,配套建设栀子园、荷花园、林果园、稻香园、蔬菜园,“一心五园”成为乡村游重要看点,众多市民前来享受田园慢生活,带火了当地农副产品及餐饮业的发展。

  法泗荷花节。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依托“中国籽莲第一镇”和万亩籽莲产业,采取最严格的生态措施,深入挖掘江南水乡文化,打造赏荷采莲旅游品牌。截至今年7月,已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

  刘家港民谣音乐节。江南水乡与现代民谣碰撞出别具一格的乡野风味,听音乐,吃美食,赏非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打卡游玩,清水小龙虾、法泗籽莲、刘家港有机甜瓜等本土农产品深受市民群众喜爱。

  未来五年,法泗街农旅产业将在“江南粮仓、荷韵水乡”的定位上,全面对接和融入江夏农谷、江夏农业大公园和环鲁湖乡村振兴经济圈建设,以“湖港湾”农旅联动,打造江夏“凤凰尾翼”的璀璨明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法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