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泗门景点> 文章内容

深度|小城市培育报告:村烟接市尘 长作泗门人

※发布时间:2017-6-25 20:08: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核心提示:宁波西北,余姚泗门,小镇越来越有美国人泰勒所描绘的“卫星城”样子:围绕大城市又相对,有洁净的和完善的住宅及公共设施、充足的就业岗位、便捷的交通。

  2009年,宁波探索城乡互动新关系,远离市区、民营经济发达的泗门成为首批卫星城,并于2010年成为浙江省首批27个重点培育的小城市试点镇之一。小镇泗门,向城跨越,脚步铿锵,正是浙江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鲜活样本。

  白天的暑热早已消退,凉风袭上街头,灯火通明的东大街传来阵阵吆喝声。街边的馆子里,肥美的蛏子、新鲜的蛤蜊,正冒着热气端上桌。窗外,是小镇开阔平坦的街道,一直通城乡,哪怕你不住在镇区,呼朋唤友吃个夜宵,半小时后就能到家。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拥堵,也没有乡村的沉寂,满足了大多数人对现代化小镇的美好向往。一次次锐意,一个个惊艳改变,全落在泗门人眼里,他们直言:“留在这里,就再也不想离开”。

  家住泗门的袁华杰,去年调到了余姚市区工作。每天早上8时上班,他提前一小时出门已绰绰有余。车行泗门,满眼绿意,一棵棵挺拔的杨树耸立旁,一排排灌木花草环绕基。与他一相伴的,还有窗外的鸟鸣和小镇渐渐苏醒的气息。

  傍晚,结束一天的忙碌,他迎着夕阳,踏上回家的。这时候,只要打开车窗,感受着拂面而来的清风,他的心情就会一下子轻松起来。

  自从泗门和余姚主城区相连的余姚大道贯通后,原本去市区的一小时车程缩短为半小时,让许多人选择了同袁华杰一样,工作在市区、居住在泗门的惬意生活。

  地处宁绍平原,紧靠杭州湾,泗门和许多山区小镇不同,没有绿水青山的自然风貌,却有着丰富的物资。从加工业起步,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民营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村村有作坊,处处冒白烟”,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的大量就业需求,使居民不必外出,就能自给自足。

  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是,镇里没有一条像样的,也缺少交通工具。从村到镇,要走3公里;从镇到市区,只有每天两班中巴车。和浙江乃至全国大多数小城镇一样,泗门在“城不城、乡不乡”的尴尬中越陷越深。

  宁波卫星城的定位,给了小镇打开城乡通道的契机。在规划引领下,泗门“一纵两横”道工程相继完工,镇域网得以完善,正如泗门镇党委徐康林所希望的那样,“先要让人、物、车都能流动起来”。

  小镇的清晨,阳媚、空气清新。谢家村的陈大伯想去公园锻炼,拿出老年证向司机一晃,就坐上了301公交车;站在中央名府小区门口的张美凤,伸手一拦,就打上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单位而去。

  在全省小城镇中,泗门是区域交通的“首个吃螃蟹者”。镇里开通的5公交车,年客运量达230余万人次;而穿梭在这里的出租车,更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这些公共交通投运后,不仅覆盖全镇各村、辐射周边乡镇,还实现了与余姚市区的无缝对接。

  投运公交,镇里每年要补贴600万元。但在徐康林看来,这笔“买卖”并不亏。遍及城乡的公共交通,带来了大量的人流,也带动了当地的繁荣。

  原来不到3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已变成现在的13.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73%。同时,泗门累计投入1.68亿元资金,打造道绿化景观,美化民居外立面,全面提升小镇颜值。这里的人们,过着城市生活,享受乡村风光。

  前不久,家住后塘河社区的谢春明扶着父亲,从位于泗门的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出院。最初,当父亲被诊断为胃出血时,他心急如焚,数次想把父亲转到余姚市区的大医院,现在他却十分感慨:“在口就能看好病,太方便了。”

  谢春明的经历,很多泗门人都有感触。以往患病,有条件去市区的,就不会留在小镇。“大医院看病难,小医院不放心”,成为大家共同的焦虑。城乡通道的打通,让人口在小镇集聚,然而看着一拨拨居民往返在城乡间寻求就医、上学、养老等问题,“怎么满足需求”,带给泗门人新的思考。

  这种思考,最终落实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上。道通达、交通便捷后,小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紧跟,积极回应民生需求。曾让谢春明困扰的这些问题,正随着医院、学校、养老院等的提升而逐步化解。

  小镇里的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宁波李惠利医院结对,小镇居民不用跑宁波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还有专家轮班坐诊,并进一步辐射到各村,村民也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红利。

  在小镇的另一边,夹塘村村民姚水仙在考察了宁波、余姚等地的幼儿园后,还是决定把孩子送到了去年开办的泗门镇中心幼儿园夹塘分园。相较于3年前建造的泗门镇中心幼儿园,分园更大,能容纳更多周边村庄的孩子上学。而在老园,已经有420多名孩子在快乐地学习和游戏。

  这所由镇投资3000余万元建造的公立幼儿园,配备了完善的现代化设施、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每个班都有钢琴、空调、电视电脑触摸一体机、热水器、等离子空气净化消毒器等设备,建构室、生活体验室、创意美术室、早教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不用去市区,口就有省级幼儿园标准的待遇。”园长新说,这是许多家长最终选择把孩子送进镇幼儿园的原因。泗门镇中心幼儿园师资力量雄厚,聘请了71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对孩子进行小班化。比一般城市幼儿园更占优势的是,镇幼儿园占地面积大,更优越,150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俨然是一座花园学校。

  退休教师邢斐斐搬进了镇中心投资9916万元建成的老年公寓,与几十位同龄人一起,在新家安享晚年生活。这里有276张床位,满足了镇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房间按老人需求分设自理区、失能区和失智区,房间内空调、电视、电话、卫生沐浴间一应俱全;房间外多功能活动室、健身室、书画室、棋牌室等应有尽有,还配有供氧系统、呼叫系统、系统等现代化设施,许多条件比市区的老年公寓还要好。

  当地公共资源的均衡化、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让现今的泗门人不出镇门就能看名医、上名校,也从生活方式上,改变着小镇的每一个人:不再疲于奔波,而是享受生活。

  刘泉丰退休前,在泗门镇工贸办工作,当了10多年的企业审批:“以前一家企业要扩产,我就得赶去余姚好几次。”

  激发小镇活力,最终还要落在深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传统的低小散企业要整合入园,还得吸引新的市场主体。

  近年来,一场力度大、涉及面广、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持续在泗门开展。余姚市级的国税、地税、、规划、国土、工商、等部门都在这里设立了,市行政审批中心设立了分中心。1000多项执法下移、200多项审批下放,让镇干部手中的“”不一样了。泗门人要办理的大多数业务,现在镇里就能搞定,不用再跑余姚,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经过几轮“扩权强镇”,中心镇经济实力大增。小镇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功能更加突出,使城市经济有了延伸平台,农村经济有了转型升级平台。

  从宁波搬迁到泗门工业园区的宁波创基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宇杰看中的就是卫星城创造的投资:“土地租金便宜,还有好的政策和服务。”2016年,该公司年产值达3亿元,比7年前入园时增长了两倍,成为全国注塑机制造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间接拉动了泗门经济的加速发展。

  放眼泗门,“卫星城”的氛围越来越浓:一方面,依托中心城市,交通、文化、生活等联系十分密切;另一方面,为大城市集聚人口和工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去年下半年,一个小微企业创业园进入小镇西部的工业园区。这里集聚了34家原来遍布村庄的低小散企业。小下村村民戚文军在其中一家企业打工,骑电瓶车上下班只需5分钟。同她一起工作的,还有占了园区近一半人口的外来务工人员。

  卫星城的产业集聚功能,使小镇有了近5万的外来人口。而充足的劳动力,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小镇北部约74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宁波杭州湾滨海新城正在建设。滨海新城与泗门紧紧相连,逐步成熟后将吸引更多外来人才。而在不断壮大原有经济的同时,联动宁波、余姚及滨海新城的产业上下游关系,泗门正发挥着服务的作用。

  濒临杭州湾,3.2平方公里的余姚智慧物流小镇已初具雏形。目前,其中一个丰树(余姚)产业园区项目已在这里完成一期建设。3家刚进驻的物流公司,已经开始为余姚、泗门及周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在半小时内,这里的快递就能到达杭州湾跨海大桥,再通过高速公,运往全国各地。

  “小镇将构建现代智能物流产业链。”园区物业经理黄雪锋对未来满怀憧憬,“多元物流企业互补、电子商务提升和旅游休闲配套等功能,都将在这里实现,为余姚乃至宁波提供产业发展新动能。”

  新兴企业的引进与落户,也是泗门招商引资的。8年来,泗门营造了优越的生产生活,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统计数据显示,该镇共落户外资项目23个,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9家。全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208.65亿元,年均增长22.8%。全镇生产总值以年均12.1%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11%。

  “小堂占尽一湖春,咫尺村烟接市尘。日日街头鲑菜满,不妨长作泗门人”,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黄羲在诗中描绘的那样,小镇泗门的美好,让人想一次次亲近。

  推荐:

  

关键词:泗门国税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