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泗门景点> 文章内容

柯桥日报 数字

※发布时间:2020-10-27 6:48: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如今就说“都泗”二字,见于宋《嘉泰会稽志》:一曰“都赐”(卷第一城郭“城门九,东曰都赐门”);一曰“都泗”(卷第四堰营“都泗堰营在会稽县东”)。“泗”和“赐”两种写法同时存在。然清末熟悉绍兴文史掌故的越缦堂主人李慈铭说:“都泗本作都瀃,都者聚也,言此地为水之所聚也。”这无疑说此地最易积水成涝,所以须得开水门排水。觉得李慈铭的说法不无道理,而今蕺山下白马畈东大池一带还不时出现城市内涝,古代汛情当更严峻,都泗门之设亦是必然的。

  《嘉泰志》记载,“石瀃:《南史》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孔顗以东西交逼不知所为,其夕率千余人声云东讨,实趋石瀃。”

  上年,几位热衷地名文化的同道一起去作实地调查,所见平畴沃野,河道潆洄,当非,然而依据地形地貌,依稀可辨古代村之北可见海(今之杭州湾),乡里比喻此地为“绍兴最早的海塘斗门”。它与真称之为“斗门”的区别,在于斗门乃水工建筑,由人工管控,而石瀃纯粹依据天然的地形地势。耆老告,旧时江道乱石成堆,人或以为糟蹋,其实用意在于以石缓解行洪的冲力。查《康熙字典》释“瀃”的义项,一为“泄水门”,二为“障水”。“泄水门”好理解,石瀃可以视作泄水的口门。但曰“障水”觉得自相矛盾。到此一看,明白“泄”与“障”间自有其辩证统一性。今越城区富盛镇有小村名“石泄”,其得名恐亦如此。

  由石瀃回望都瀃,它们虽有规模大小之别,从水利的视角看却属于相同的类型,因其地势低洼,形成天然的出水口,藉以开水城门正得事半功倍之效。

  然多少年过去,门头一带还是湿地,二十八年绍兴县地政处绘制的《地籍一览图》分别标注为“都泗畈”“都泗门后畈”。

  昔日人烟稀少的荒畈野地,今日成为以世茂中心为地标建筑的当代新城迪荡街道,这是都泗门留给后人的发展空间。

  最后稍带一说,现下关于都泗门始建年代的两种说法,一曰晋成帝时会稽都督王舒筑,因称“都督之门”。一曰非王舒,乃王愔,成帝时拜为督护,“到郡开此门出入,时人贵之,因以为名。”称“督护之门”。这两种说法,都不免有想象的成分。王舒,《嘉泰志》有传,却不曾着一字说他建都泗门。王愔“开此门出入”更大非情理,试问何以不走旱门非得水上行?明《万历绍兴府志》确有此一说,也是孤立抄袭《嘉泰志》一条拾遗而已,编撰者胆怯,因此添了一句说督护门“今不知何所,岂即都泗门耶?”今人以讹传讹,作信史看,实在不妥。

  

关键词:绍兴都泗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