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泗门景点> 文章内容

萧山这些地名要变成文化遗产了!

※发布时间:2017/11/4 19:20: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今年,根据《杭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遗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区划地名办公室拟定了戴村镇等48个地名,建立《萧山区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这48个地名反映了萧山的优秀地名文化,反映了萧山悠久的历史,绵远的文脉。

  明朝时,戴氏自萧山西兴(一说诸暨马剑)迁此繁衍成村,故名。后来发展成集镇,为萧山的百年古镇。

  南宋时,这里是盐业商贸的集散地。清代中叶,盐务批验所迁至所前老街。因地处盐务批验所前面,故名所前。

  “屠胡”说。南迁的赵氏室定居于此,开始没有村名,后来因为宋徽被死于金国,,此后俘获之女真酋首,都被拉到此地祭祀,所以叫“屠胡”。

  成村年代早于北宋,原名“杨新”,因村南的西小江早有潮汛,故后改名为杨汛。历史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属萧山县履仁乡杨新里,也是千年古村落了。

  合作化时期为通二农业社,因此而得名。下辖8个自然村,成村历史甚早。境内有娘娘庙,民俗有三月三西施娘娘庙会等。

  村边原有堤塘,塘上芦苇丛生,花开时一片雪白的景象似露水蘸头,故名白露塘。建造火车站后,站名讹称“白鹿塘”,后来村名也跟着变了。叫错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正式的名字。

  “荒凉片石半如琴”“仙乐落”,山岗上有似七弦古琴的长方形片石,相传这里是奏乐的地方,越王勾践曾在此听弹琴,尽消,故名天乐。村里有两处文保单位:天王殿、风水庵凉亭。境内有萧山十景之一的“十里香雪”。

  山峰很多很高,位于楼塔、河上、戴村间。得名原因是雪景非常好看,四望皆白,群峰环伺,不过现在很难看到了。

  位于楼塔,上半部岩石裸露,故名。传为五代时钱镠设兵镇守之处。另外还有仙岩潭的传说,相传黄巢过此,弃剑于潭中,天阴雨时,隐隐见剑。

  位于城区,又名西山,萧山得名就是因为这座山。传说吴越相争,越王勾践战败后驻兵山上,四顾萧然,故名萧山。另一说是东晋许询在此筑室居住,萧然自致,因而得名。现在是山地公园。

  萧山东部名山,因古时钱塘江上往来船只,皆以此山为航标而得名。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钱塘江改道后则变成游览之地。明代曾设炮台、兵寨,大破倭寇于此。山上有白龙寺,始建于宋代。历代有不少文人对航坞山大加赞扬,如元代的萨都剌,明代王淮、徐渭等。

  位于衙前、瓜沥(坎山)。洛思即思念洛阳,相传东汉时有洛阳人随朱儁来到这里,三年不得返,于是登山北望,思念家乡,山因此得名。山中有地藏寺,为萧山名寺,寺内有洛思泉。

  位于闻堰,山有大洞,相传为老虎栖息之地,因此得名。相传勾践在此卧薪尝胆。山有古寺,半山还有三江亭,可眺望三江美景。

  位于湘湖景区,目前是旅游景点。山上有越王城遗址公园,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屯兵抗吴的一个重要军事城堡,也是当年吴越争霸的重要战场。这里也因此留下了“馈鱼退敌”、“临水祖道”等一连串吴越争霸的传奇故事。

  萧山东部名山,位于南阳,钱塘江边大山,包括山、红山、狮子山。三山景色优美,传说也很多,旧时有赭山十景之称。山上有戍城抗倭遗址。明代在此设赭山巡检司,至今留存取水处赭山大井。

  位于南阳,山形如虎。相传越王在此起楼以望吴,曰“百尺楼”。白虎山有马蹄井,相传为戚继光留下的蹄印。山中还有萧山现存唯一的贞节碑亭。

  位于南阳。曾是江边一座小山,现在成了大坑。因为山上石头适合围垦造坝,山体被全部采光。这是一段围垦的历史。

  西小江,与气势壮观的钱塘江相比为小,因而称为小江;又因在绍兴之西,故名西小江;还因流经东汉会稽太守刘宠投钱处,亦称钱清江。

  衙前镇是中国现代农动发祥地。关于镇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位于明代白鹤铺(急递)之前,因此得名;另一种是位于军衙之前,因此得名。

  跨湖桥文化是浙江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其发现对研究长江流域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有重要价值。跨湖桥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甚至发现有人工栽培的水稻等植物遗存,经科学检测,距今有7000到8000年的历史,其中较为著名的独木舟遗迹,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和相关遗迹。

  渔浦自古以来是钱塘江的重要渡口,是古代浙东唐诗之的源头之一。渔浦镇更是明代萧山四镇之一。明成化年间,渔浦镇受浦阳江江道变迁与渔浦新桥一起坍入江中,千年“活水码头”自此消失。

  其中,戴村镇、所前镇是萧山的百年古镇;城厢街道杜湖社区、衙前镇凤凰村童墅自然村是千年古村落;城厢街道西仓弄、河上镇张家弄、进化镇山头埠街是萧山的古街古巷。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还把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地名以及部分影响较大的且已消失的地名纳入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随后,区民政局将组织有关专家对的地名进行论证。当然,还有想申报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的镇街,市民朋友有何意见和,可与区地名办联系(82659033 82899269)。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