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泗门美食> 文章内容

宁波日数字报刊平台_泗门美食

※发布时间:2014-11-9 13:47: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不起眼的小榨菜,在中国有两个故乡: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余姚榨菜菜头圆且大、纤维细,加工后肉质鲜嫩、口感爽脆,是一道美味的“下饭菜”。在有100多年历史的涪陵榨菜面前,余姚榨菜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成为后起之秀。

  一棵菜 历经半个世纪的品牌砺炼

  本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刘波 孙海霞

  不起眼的小榨菜,在中国有两个故乡: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余姚榨菜菜头圆且大、纤维细,加工后肉质鲜嫩、口感爽脆,是一道美味的“下饭菜”。在有100多年历史的涪陵榨菜面前,余姚榨菜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成为后起之秀。

  ■传奇的种子

  半个多世纪前,余姚小曹娥镇村民姚长灿在萧山卖梅干菜营生,收摊前随手在街头买了375克榨菜种子回乡试种。没想到,这一偶然间的举动,滋生出如今年产值十多亿元的庞大产业。

  “记得是在1963年,我第一次看到了榨菜。”当时才9岁的王桂江,怎么也没有想到,此后的50多年里他与榨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经营着100亩榨菜地的小曹娥镇人王桂江回忆说,当时父母看到村里有人家种出了这种大头蔬菜,好奇地前去询问,那户人家就送了他父母几棵。他隐约记得自己家是小曹娥镇第二户开始种榨菜的。

  从小曹娥镇扩展到泗门、临山、黄家埠,余姚榨菜成为姚西北四大乡镇的主导产业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逐步推广,八十年代广为普及,九十年代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开始品质和品牌的提升,如今,榨菜已成为余姚市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主导产品。

  “那时候小曹娥家家户户腌制榨菜。春末夏初会有人来收购榨菜,好的榨菜,必须是100斤菜头制作出28斤榨菜,才是脱水成功的。”王桂江介绍,当时收购商检查榨菜质量的好坏,会打破水泥封口的坛子外壁,如果里面的榨菜仍能保持原形,不散架,那就算是上品了。“咸度适中,吃上去吱吱响,还有特别的香味。”早在那时,余姚榨菜就因美味而扬名。

  ■品牌的提升

  随着小曹娥、泗门等地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榨菜,在十年代,余姚榨菜发展面临着转型。“当时有140家左右加工企业,绝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余姚备得福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阮银福回忆,他的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产量也并不大,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公司成立不久就注册了“备得福”商标,能取得较高的附加值。

  经过行业整顿整合,如今余姚榨菜还有40余家加工企业和七八十家兼种植的初加工经营户,这些加工企业大多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备得福”、“铜钱桥”等宁波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也有在外地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的品牌。

  为了提升余姚榨菜的总体形象,深挖品牌价值,余姚市榨菜协会2007年注册了“余姚榨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宁波市知名商标或宁波名牌以上称号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才能使用,且要通过金等方法来保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背后需要的品质保障。菜头收割后需要腌制,榨菜生产最大的配料当属盐。“虽然用盐要到4月份,但从头一年10月份开始,我们就组织和调度腌制盐,确保榨菜腌制顺利。”余姚市盐业公司运销科科长周荣根介绍。

  在品牌支撑下,余姚榨菜不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产品。“根据品质将榨菜分成,一级产品是去皮去筋的菜心,肉质最鲜嫩,出厂价每公斤可达15元。二级产品每公斤6元,产品出厂价每公斤2元。”阮银福介绍,在品级分类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商标品牌,榨菜的销售价格在不断上升:上世纪九十年代80克一包的产品,一元钱能买到4包;现在30克一包的榨菜心,每包可卖到0.5元。此外,航空榨菜、为“统一”等大牌方便面配套的泡菜类产品也从余姚全国各地市场。

  ■产业的衍生

  据统计,今年余姚市范围内榨菜收割面积达到8万亩,榨菜产值可达18亿元。

  在榨菜自身产出的同时,还衍生出两条特色产业:榨菜地的复种为其他经济作物开辟了和发展的空间;榨菜加工企业新品开发促进了其他泡菜类产业的发展。

  “榨菜种植,稳。”有着50多年榨菜种植经验的王桂江深有感触,每年10月1日播种,到第二年4月中旬就可以完成收割,受天气和虫害影响小,且产量稳定。此后的大约半年时间里,榨菜地还可以用于种植玉米、毛豆以及西瓜等。“今年榨菜收购价提高了,每亩地有1500元的收入,再加上春季种些其他经济作物,100亩地一年可以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

  有了榨菜稳定的收入,榨菜地的复种促进了姚西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泗门、小曹娥等地除了榨菜外,还形成了辣椒、包心芥菜、甜玉米、雪菜等种植及加工产业,以加工型蔬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在姚西地区逐渐形成。

  点金

  给品牌插上翅膀

  中国有两大榨菜品牌: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

  从1995年开始,余姚和涪陵纷纷申请“中国榨菜之乡”、“原产地”,被称为“菜头的十年之争”。

  事实上,两地所争的,是品牌和话语权。

  经过半个世纪,尤其是近20年的努力,余姚榨菜在品质提升上花大力气,实现了产业转型提升,使其品牌叫响全国,成绩不俗。而榨菜发源地重庆涪陵,自有独特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榨菜文化。“每到榨菜收割季,村村都有大宣传,就像过节一样。”曾去涪陵考察的宁波企业家认为,在当地榨菜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促进了榨菜品牌的发展。

  文化是品牌腾飞的翅膀。余姚榨菜也正在努力培育自身的文化价值,目前余姚市榨菜协会正在筹建榨菜博物馆,期望通过对榨菜文化的宣传带动农业观光旅游、工业旅游的发展,也许,这将促进余姚榨菜的再一次提升。(张燕)

  编后语

  “春之盛宴”系列报道,今日划上完美句号。从有“黄泥拱”美誉的大雷笋,到全产业链的象山大白鹅,再到品牌日趋响亮的余姚榨菜,近一个月来,这组系列报道为读者提供了看春乐春的新视野,也为企业家朋友展示了春日经济的蓬勃商机。希望“春之盛宴”继续,让我们一起赢在春天。

延伸内容: